重溫《肖申克的救贖》感悟(二):超越體制化 獲得精神救贖

作者:蘿茜
《肖申克的救贖》(《The Shawshank Redemption》)是一部很奇特的電影,它無關愛情,沒有美女,但曾獲得七項奧斯卡獎提名。故事講述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安迪(Andy)因被誤判謀殺 自己的妻子和其情人而入冤獄,被送往肖申克監獄終生服獄。後來安迪用了十九年,用一把小錘子鑿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通道而成功越獄。

影片大 部份時間是在描述監獄生活,讓人印象深刻的是,它不但講述了監獄對人身體自由的限制因素,而且深刻的描繪了由於常年生活在監獄中而使人的精神發生的改變, 影片中稱其為體制化(institutionalized)。監獄是從肉體、身體方面來限制自由﹔而體制化則是從靈魂、精神上對自由的限制。影片強調了從 精神上限制自由的體制化的可怕和變異。

影片中有這樣一段出自瑞得的話:“First you hate ‘em, then you get used to ‘em. Enough time passes,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. That’s institutionalized.”(起初,你討厭它,然後逐漸地習慣它,足夠的時間後,你開始依照它,這就是體制化)。導演用肖申克監獄暗示了一個 沒有自由的病態社會對人精神的摧殘,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共產國家對人的精神洗腦和摧殘。

在共產國家,即使沒在監獄中的人,也不表明你的靈 魂、精神上就是自由的。每個人不自覺地都在受到體制化的影響,沒有人能夠逃脫這種被體制化的命運,除非有真正信念的人。比如在中國,“黨文化”就像空氣一 樣瀰漫在整個中華大地上,要想不被它沾染簡直是不可能的。因為從小學到大學都泡在其中,不但學的課本、教材、考試題,就連看的電影、電視、歌舞都帶著黨文 化的因素。這種灌輸是如此系統,如此精緻,無所不在,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很多觀念是被洗腦造成的。

那個在肖申克監獄呆了 50年的圖書館管理員布魯克甚(Brooks),經假釋批准重新自由後,已無法適應新的生活,經常記不起自己身在何方,常在噩夢中跌落到無底的深淵,最後 選擇了自殺。他早已習慣和離不開肖申克監獄了,從肉體到靈魂都被肖申克監獄剝奪了,異化了。他已不再渴望和需要自由人的一切,放棄任何救贖。他得到了身體 的自由,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。

即使非常睿智的瑞特,在出獄之後也悲哀地發現,自己竟然連撒尿都要向經理報告,否則一滴尿都擠不出來。他甚至考慮如何再次犯法以便能回到監獄中去,甚至考慮像布魯克甚一樣離開這個世界。

只有安迪通過自己的智慧和信念,在19年中時刻保持著清醒,最後終於逃離了“肖申克監獄”,也逃離了這個有形建筑中的“無形體制”,所以他的越獄有著雙重含義。這正是這個人物的可貴之處,也是這部電影的精髓所在。

神洲版權所有,轉載請註明出處。



神洲电影制片厂 http://www.shenzhoufilm.com/sz/gb/2008/10/28/a500070.html 2008-10-28 16:30